未来十年,全球旅游业增长速度预计将显著超过全球经济平均增速,总规模至2035年突破16万亿美元。与此同时,旅游市场正伴随消费理念的变革、区域格局的调整以及科技赋能的多重推动发生变化。
根据世界旅游交易会(WTM)昨(4日)发布的《全球旅游报告》,2025年国际游客人数有望突破15亿人次,刷新历史纪录。未来十年全球旅游业将实现年均3.5%的高速增长,显著超过全球经济2.5%的平均增速。预计到2035年,旅游业总规模将突破16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近12%,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在消费理念变革、区域格局演变和科技赋能的多重推动下,旅游市场正在改变。

报告指出,旅游业增长的核心动力来源于消费行为的转变。现代消费者愈发重视「为体验付费」,大型演艺活动推动热门旅游城市掀起演出经济热潮。同时,社交媒体不仅维持传统旅游目的地的热度,也促使更多游客选择错峰出行和冷门小众目的地,以追求独特且个性化的旅游体验,并避开拥挤人潮。
亚太推动整体旅游市场发展 航空、邮轮和住宿设施同步扩张
全球旅游区域格局也在发生变化。亚太地区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持续释放出强劲活力,推动整体旅游市场发展。与此同时,气候变化引发的「避暑旅游」新趋势之下,瑞典、挪威、芬兰等北欧国家2025年客流量预计增长9%,增速超越传统夏季旅游地。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航空、邮轮和住宿设施同步扩张:波音与空客累计订单超过1.5万架新飞机,2025年全球邮轮运力预计提升6%,酒店床位也在不断增加,为行业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科技创新,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则正重塑旅游生态。从智能推荐到便捷安检,数字化技术提升了旅行体验的个性化和效率。然而,绿色可持续发展仍是行业难题。由于消费者对绿色旅游付费意愿有限,旅游业碳排放压力突出,亟需创新解决方案来推动环保升级。
面对充满机遇的未来,旅游业同时也面临着地缘政治风险、人才短缺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等挑战。尤其是北美市场,受美国新关税政策影响,短期内将经历一定程度的波动。业内专家呼吁,旅游行业需借助专业洞察,平衡快速增长与可持续发展,推动技术创新转化为实际效益,以确保持续领先全球经济。
针对中国市场,专家认为,挖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推动生态旅游与智能旅游深度融合,是中国旅游业对接全球趋势、抢占未来增长高地的关键。随着中国居民消费升级、旅游需求多样化,中国旅游业有望在全球新一轮增长浪潮中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一审:袁佳利
二审:鲍港
三审:张翼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