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国际会议组织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挑战,会展局需通过提升服务配套和人才国际化水平,加强国际合作,优化营商环境,才能更好地吸引国际会议,提升本地作为全球顶级会议目的地的影响力。
国际会议组织者在全球筹办大型活动时普遍面临多重挑战,包括地缘政治和经济不确定性、安全与健康保障、跨国政策障碍、技术的不断升级,以及对可持续发展承诺的强烈期望。近年来,随着会议产业的国际化步伐加快,组织者不仅需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做出高效决策,还要应对预算压力、人员短缺和差旅限制。在会议选址、议程设计、现场运行到危机应对的每一环节,如何精准把控本地资源,化解潜在风险,实现活动的有效协同,成为了会议主办方高度关注的核心问题。
正因此,国际会议组织者对会展局抱有极高的期待。近期调查显示,会展局被视为连通会议与目的地多元资源的关键纽带,能够以全局视野协助主办方筛选最具优势的场地、住宿、交通等供应商,并协调各方资源,提升活动的组织效率和体验品质。更重要的是,在面对不可抗力因素冲击,比如突发政治事件、自然灾害、流行病爆发时,会展局能迅速提供本地实时数据与应急方案,帮助会议组织者做出理性决策,而不是因短时干扰失去对目的地的信心。此外,会展局还能为活动引入本地创新元素,在学术交流、企业对接、社会责任实践等环节,提供有力的本地支持,实现内容多元化与长期影响力的结合。
同时,国际会议组织者也希望会展局提供更为细致、国际化和多语种的服务。例如在行业峰会上,会议报告和资料均需中英文同声传译,并通过国际平台收录研究成果;在大型论坛中,主办地会展局不仅要助力会展品牌国际化,还需推动创新体验与影响力的持续放大。此外,越来越多主办方关注会展可持续发展目标,尤其是环境保护、碳排放管理、多元包容等议题,期待会展局提前筹划绿色会议方案与社会责任路径,将会议平台深度嵌入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蓝图之中。
中国会展局应深度提升体制机制、服务配套和人才国际化
在此背景下,专家认为,中国的会展局要更好地吸引并满足国际会议组织者的需求,应在体制机制、服务配套和人才国际化等方面深度提升。一方面,要积极参与UFI、ICCA等国际组织,借鉴全球先进的申办操作规范和专业标准,并与国际会议产业保持持续互动,提升中国会议目的地的全球认可度。另一方面,会展局还应加快基础设施国际化升级,推动数字化、智能化会展场馆建设,打造多语种、全流程接待与会务服务体系,为国际会议带来便利和高端体验。
在会展申办与落地服务环节,应针对国际会议较长的项目周期和高标准要求,建立专门的业务窗口和一站式政策支持,为国际主办方协调场地、住宿、交通和政策咨询提供全面、灵活的配套支持。同时,加强高端会展人才引进和国际认证,持续开展如CEM、CIEP等国际资格培训,构建通晓国际规则、具备跨文化沟通和风险防控能力的专业队伍。此外,应注重政策的连贯性和市场化机制完善,例如强化行业协会与国际协会的对接,优化营商环境,为会展活动创造更加开放、公正和高效的市场氛围。
通过制度创新、服务升级和专业能力建设,中国的会展局能够更有力地吸引全球大型会议项目,满足国际会议组织者在申办、运营和体验上的全方位需求,助力中国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会议目的地。
一审:袁佳利
二审:鲍港
三审:张翼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