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30年,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大幅跃升,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这一体育产业“新部署”受到广泛关注,新华社记者近期采访国际山地旅游联盟专家王笑宇等多位专家与业内人士,从不同角度对《意见》进行分析与展望。
记者:《意见》出台的亮点是什么?
王笑宇:这份文件是国务院办公厅对体育产业的一次系统性部署,亮点突出,意义深远。
该文件亮点突出:
一是,文件目标明确且量化:提出7万亿元体育产业规模及培育世界影响力企业和赛事。
二是,全产业链覆盖:从供给侧的赛事、产品、场地到需求侧的消费场景、惠民举措等,再到人才、金融等要素支撑,构建了行动闭环。
三是,注重融合发展及政策创新,如体旅文健、体医融合等“体育+”及“+体育”模式,以及优化赛事审批、引入数字人民币、体育消费试点等政策创新。
四是,责任分工清晰、政策保障有力,既有每条政策的责任部门,也有针对安全管理、版权确权等保障措施,体现了务实与前瞻。
记者:《意见》出台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王笑宇:一是,在经济层面,强调了体育产业作为重要载体,在扩大消费群体、丰富消费场景,延伸文旅、装备等相关产业链方面的作用。
二是,在社会层面,推动全民健身、冰雪经济、户外运动、赛事经济等,增强社会活力和健康水平。
三是,在产业层面,通过助企惠企、区域协调、国际合作,助力体育企业做大做强,促进产业升级。
四是,在战略层面,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武术、围棋等体育产业的文化出口,提升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
总体而言,这份文件是体育产业到2030年的行动指南,嵌入国家高质量发展大局,有望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特别是为体育旅游注入新动能。
记者:对于体育旅游和户外产业来说有哪些利好?
王笑宇:文件多次提及体育旅游和户外运动,视其为增长点,提供多维度利好,预计加速这些领域爆发式发展。
在体育旅游领域:
一是,强化场景拓展与融合发展:强调挖掘城市空间,引导景区、街区引入体育业态;支持场馆打造沉浸式场景;举办“跟着赛事去旅行”“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等活动。这直接利好体育旅游,将赛事与旅游深度绑定,形成“赛旅一体”模式,丰富国际国内知名赛事IP,提升体育旅游核心吸引力,推动体旅消费及拉动周边经济。
二是,推动产业链扩展:推动“体育+”“+体育”融合,如商旅文体健联动,扩大产业链供给数量及质量,延伸至餐饮、住宿、交通、装备等领域。例如,广东深圳试点“体育+科技”,海南昌江实践“体育+研学”等多元融合发展模式。
三是,推动体育旅游消费多元化,扩大赛事、户外运动的经济拉动乘数效应。
四是,扩大区域与国际合作:例如,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等产业带建设,探索区域一体化消费;深化“一带一路”合作、港澳台交流,如“冰雪丝路”。这为体育旅游提供广阔市场,助力品牌出口。
五是,丰富场地供给:出台国家步道体系,推动体育公园建设,支持投资和REITs融资,丰富基础设施。
在户外运动领域:
一是,带动专项规划与项目高质量发展:根据文件要求,将制定新一轮规划,差异化发展山地、水上、航空等项目;建设高质量目的地;办好产业大会,推出精品线路;在安全前提下开展低空赛事;推动规范升级,与旅游等其他领域融合,如登山+乡村游。
二是,发展低空经济及相关赛事:推动低空运动、航模赛事、低空消费等产业发展。
三是,户外运动相关的装备制造业将提质升级,诞生更多户外运动实体及数字化、电子化装备的知名品牌。
这些利好将推动户外运动和体育旅游从小众向主流转型,市场规模翻番,受益企业包括装备品牌和旅游平台。
记者:与以往文件相比,有哪些更加具体和符合时代特征之处?
王笑宇:相比以往文件,此次文件更注重落地性和时代适应性,从“纲领性”向“操作性”进化。
在操作层面:
一是,量化指标与分工:明确2030年目标、赛事评级、消费试点,并逐条分工,便于监督。
二是,政策工具多样化:引入贴息、消费券、REITs、知识产权贷款;优化赛事审批、赛事安全评估、版权交易。这些措施针对痛点,操作性强。
三是,融合路径清晰:给出“体育+”案例、体医社区中心、“跟着微短剧去运动”计划,支持产业链扩展。
四是,注重风险防控:新增预付托管、门票实名制、执法机制。
在时代适应性层面:
一是,文件强调数字化转型:对接“数字中国”,探索数据要素应用、AI支持,体现技术导向。
二是,注重绿色低碳:强调场馆转型、低空运动,呼应“双碳”目标。
三是,刺激消费导向:注重夜间、沉浸式场景,利用短视频、网红经济,贴合Z世代需求,多元化体育旅游方式。
四是,拥有国际视野:强调出口与“走出去”,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及新全球化需求。
五是,适应新发展形势:强调户外、冰雪、健身,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新需求。
记者:该《意见》对体育旅游和户外运动产业未来发展有哪些影响?
王笑宇:文件将为体育产业及相关“体育+”“+体育”举措注入强劲动力,产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一是,市场扩张:消费刺激和场景拓展下,体育旅游规模将快速跃升;户外产业将受益并形成产业链集群。知名国际、国内赛事IP将极大丰富,在提升核心吸引力的同时,扩大体育文化旅游等消费,并体现经济乘数效应。
二是,创新驱动:数字化催生AR导览、智能装备;“体育+”案例推动产品升级,增强体验,扩大产业链供给质量。
三是,区域均衡:推动中西部资源深度开发,缩小差距;国际合作打开海外市场。
四是,社会效益:扩大民营企业、社会团体等参与,促进体育产业的健康消费方式并助力乡村振兴。
但同时,文件的落地执行和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预期效果还需要诸多相关部门及单位快速配套落实:
一是,诸多文件要求的产业升级、产品提质、品牌打造、赛事举办等,需要地方政府配套细化政策及行业出台相关细化标准。
二是,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还需要持续关注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主客共享、社区福祉、产业协同,这些都需要持续关注政策效果。
三是,产业的高质量升级,不仅需要产业协同,学界、企业、社区、消费者良性互动,还需要深入合作。
四是,相关户外运动、民间赛事、体育装备等的保险及安全还需细化标准。
*作者:王笑宇,国际山地旅游联盟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本文转自:新华社,原题《深读 | 体育产业“新部署”系列访谈之二》
一审:张雯雯
二审:鲍港
三审:张翼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