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亚洲山地旅游推广大会 | 旅游推动乡村振兴

时间:2022-09-10 22:05 作者:国际山地旅游联盟

8月18日,以“亲诚惠容 合作共享——携手共筑亚洲山地旅游发展新未来”为主题的2022亚洲山地旅游推广大会在贵州省贵阳市启幕。主题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金准教授以《旅游推动乡村振兴》为主题发表了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

过去几年,中国非常重视乡村振兴,同时乡村振兴也在重塑乡村,所以目前中国正依托乡村振兴走向内源性的乡村增长。

一、乡村亟待建立内源性的发展格局

中国农村发展处于特殊的空间和阶段。空间上,中国农村处于东亚农业经济发展区,和欧美有极大的不同。在欧美发达国家乡村,快速城镇化集中人口,乡村土地集中于大户,产生农业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经营,农民变为职业农民或产业工人,在服从于城市和工业发展的前提下实现乡村转型。因为现代规模农业建立,乡村和农民正在走向衰弱。在转型中,很多生产型的农村(乡村)服从于城市。在东亚乡村,比如说日本农村、韩国农村,以及中国承载探索的农村形态,越来越走向一种能源性的发展模式。就是主要依托于现代农业、旅游休闲产业和能源这三大产业,建立一个乡村内省增长的内源性支柱,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农业高效化、农民兼业多角化和村庄存续乃至活力化。

在时间上,中国正处于从城乡二元过渡到城乡一体化的特殊时段,现代化的农村经济仍未成型。在前期发展阶段,中国乡村内源性尚未形成,乡村是城市化的附属。后期发展阶段,内源性建立,城乡融合。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民收入增长化和多元化,农民职业身份多角化。城乡收入平衡增长,形成了乡村振兴的载体。城乡二元体制和工业和城市优先发展战略也拉大了城乡差距,加剧了城乡不平等,要素单向从乡村流向城市,造成乡村衰败。

从时空的视角来看,我们认为中国的乡村亟待建立内源性的经济体系。从2003年以后,中国中西部采用沿海城镇化的方式拉动发展,造成城投债的占比快速上升,同时中国的经济效率慢慢下降,但这样的模式显然是不可持续的。

现代农业、现代乡村旅游和资源产业三大内源性支柱,为东亚农村建立了内源发展的根基。比如中国台湾地区,他们在乡村里发展了三种资源性的内生增长模式。第一是以土地资源为核心要素的农业。台湾地区通过农业要素组合和农业工业化,农业就业者每月的劳均产出由1981年550.77美元增加至2015年1707.58美元,增长约2.10倍,每公顷稻谷产量由1960年3733公斤增加至2015年5262公斤,增长约40.96%。

第二是以旅游资源和风土人情为核心要素的旅游业。我们看到台湾地区通过进行多元化经营(兼营加工或休闲)的农牧户(场)能获得更高的农牧业收入,2005—2015年进行多元化经营的农牧户(场)全年农牧业收入增长141.20%,而进行传统经营的农牧户(场)全年农牧业收入仅增长61.87%,二者之比由4.25扩大到了6.345。我们可以发现乡村旅游、乡村休闲对于农村增长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第三是以生态、气候、矿产资源为核心要素的资源产业。台湾地区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每年夏季强劲的西南气流与冬季东北季风,使台湾沿海成为发展风力发电的最佳地点。2019年台湾新增太阳光电装置容量为1.41GW,占全球新增比例为1.43%。

二、旅游赋予乡村内生源动力

中国依托乡村旅游探索了一条内源性的乡村发展途径。从数据上看,2019年,我国乡村旅游总收入1.81万亿元,约相当于农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10%左右。城镇旅游收入4.81万亿元,约相当于城镇GDP的5%左右。

乡村旅游形成了乡村重构,乡村旅游是乡村发展强有力的支撑,中国旅游业对中国经济的支柱作用是依托于乡村旅游实现的。

三、依托体制机制创新建立乡村旅游发展源动力

第一是村庄重构。比如安徽的乡村旅游,原来是封闭的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村落形态,而现在的农村,是开放的以服务经济为支撑的空间形态,它的经济形态和社会组织的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第二是居民的重构。乡村旅游对当地的村民带来了人力资本的快速累积。80年代的桂林,很多乡村旅游的老太太会讲英语,知识结构在发生重构。同样的,莫干山、大理这些景区景点也有非常多的城市外来的精英进到这个地方从业生活,推动当地发展。

第三是社会组织也在变化。乡村在用地上、产业上发生着非常大的重构作用,这种重构带来了乡村要素结构和功能的转变,这个转变最主要的是乡村的生产、生态、文化功能,从中乡村构建了自我振兴的内源结构,同时把它融入到全球化、现代化、数字化进程中,最终形成三种杠杆。一是资本杠杆,资本愿意投入到这个领域来;二是人才杠杆,更多的人才聚集到乡村;三是文化杠杆,很多新型文化要素是从这个平台上流入的。

创新要素集聚机制。乡村旅游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不是资本,而是创新机制的导入,自主创新能够迸发出强大的的乡村旅游力量。比如西安袁家村,他本身是一个村落,如何把乡村旅游发展起来呢?村民建立了100家小吃店,形成磁极。并通过入股,建立了面粉厂等总厂,所有的小吃原料从这个厂里出。类似于这样制度的创新方式,让乡村发展起了非常高收益的乡村旅游。

改革用地制度。大家都知道莫干山旅游发展非常好 ,它为什么能够把这么多民宿聚集起来呢?1910年,苏格兰传教士兼医师梅滕更建造了英式城堡别墅。2016年,城堡得以复建,并开发成精品酒店。在山地上实现垂直开发,按照《浙江省国土资源厅等9部门关于开展“坡地村镇”建设用地试点工作的通知》,实际审批建设用地15亩,其余生态用地均采用租赁方式。

对接农户和社会资本。贵州开阳县水东乡舍“622”模式,由企业搭建平台,鼓励农户以闲置房屋使用权和土地使用权入股,平台负责引入投资对房屋、土地统一改造和经营,经营后按投资方占股60%、‘水东乡舍’平台占股20%、农户占股20%的比例分红。”该项目已完成投资1.5亿元,110余户农户入股,吸引了来自70余个城市的投资人,吸引社会资金2800余万元,带动当地群众就业160余人。自投运以来,入股农户年收益超过12000元,就业农户年收益超过25000元。

国际艺术叠加三农资源。“艺术在浮梁”是以村庄为展馆,以国际级艺术家在地创作为依托,形成的没有屋顶,尺度巨大的乡村大地艺术展。2021年5月1日至6月1日,“艺术在浮梁”项目第一期顺利举行,在1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32天里聚集了22个艺术项目,4项文化活动,1次乡村公共艺术展,来自5个国家的26位艺术家、建筑师、音乐人、创意人共同参与这场乡村艺术盛事。

景德镇浮梁于2020年在18公里的村落里面布置的2个艺术项目,吸引了非常多的全球顶尖艺术家聚集在这里,把这个村庄变成了一个景区,这是一个真正的全域旅游,游客可以拿着地图一个点一个点的打卡。200人的村民讲解员团队,讲以自己的故事创新的艺术品。比如说村民家的老照片成了艺术品,同时当地的浮梁茶、瓷器也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国际撬动的要素可以把一个村庄变得完全不一样。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的关键是搭建包含乡村旅游内源性的发展机制,并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其发展。

专题活动

更多>>